青岛科技大学“红心助乡韵,艺起绽芳华”大学生社会实践团于7月21日-7月23日走进安徽省桐城市,从廉洁文化陈列馆的纪律传承,到六尺巷的礼让哲思,再到文庙与博物馆的文脉溯源,实践团以脚步丈量历史,以心灵体悟精神,在一场场沉浸式的探访中,触摸桐城的文化肌理,汲取成长的精神养分。
学廉洁文化扬清风正气
访六尺古巷悟礼让精神在桐城廉洁文化陈列馆,实践团成员们系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守的纪律传统与廉洁文化。详实的史料与生动的展陈,清晰勾勒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坚定步伐。随后,团队成员集中观看了警示教育片,片中鲜活的案例与深刻的剖析,使青年学子对严守纪律红线、永葆清廉本色的重要性有了更为直观和震撼的认识。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溯,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廉洁教育。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需从党的廉洁传统中汲取精神力量,自觉强化纪律意识与规矩意识,将崇廉尚洁的价值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涵养风清气正的社会生态贡献青春智慧。


访六尺古巷悟礼让精神
安徽桐城六尺巷,青砖古墙,文脉悠悠,实践团在此开展了一场融合历史智慧与时代精神的文化探寻之旅。2024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六尺巷,强调其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充分发挥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团队成员亲临六尺巷,深切体悟“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所承载的中华民族谦和礼让的处世哲学。在礼让文化主题展馆中,同学们通过详实的史料与生动的展示,系统学习了礼让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脉络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深远意义。此次实地探访与专题调研,不仅加深了青年学子对“礼让”这一文化基因的理解,更激励他们思考如何将“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贡献青春力量。


探文都文脉品千年底蕴
团队成员走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桐城文庙及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通过实地探访与深度研学,触摸桐城文化千年脉络,感悟“文都”的精神底蕴。在桐城文庙这座被誉为“进士举人摇篮”的元明清礼制建筑群中,实践团成员沿中轴线探访棂星门、泮池、大成殿,感受“礼让谦和”和“以文化人”的精神内核。在桐城文化博物馆内,成员们重点参观了四大主题陈列:在“精品文物馆”观摩春秋兽耳尊、南宋龙泉窑洗等镇馆之宝;于“桐城派文物陈列馆”梳理清代最大散文流派的兴衰历程;通过严凤英艺术生涯陈列感悟黄梅戏文化魅力;更从万余件馆藏中研读方以智、姚鼐等明清名家的手迹真品,切身感受书画收藏与桐城文脉的深度融合。“一砖一瓦皆是史,一墨一印总关情”,此次溯源之旅,不仅让青年学子从建筑、文物与历史人物三重维度重构了对桐城文化的认知,更激发了他们思考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路径。这座“冠盖满京华,文章甲天下”的千年文都,正以其丰厚的文化基因,为新时代青年筑牢文化自信之基提供不竭源泉。


从廉洁自律的精神淬炼,到谦和礼让的文化浸润,再到千年文脉的自信滋养,实践团在桐城的探寻之旅,既是对历史智慧的回望,更是对时代使命的应答。当崇廉尚洁、谦和礼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青年心中扎根,必将生长为涵养社会生态、推动文明传承的青春力量。